乌鲁木齐市燕南山: 六年生态修复 万亩荒山披绿

2023-09-14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记者 叶晓敏

燕南山,地处乌鲁木齐市南大门,兰新铁路、和平西渠以及城市多条道路在此穿行而过,山势蜿蜒起伏。

初秋时节,漫步燕南山景观道,一边是灌溉蓄水池、一边是满目青绿。如此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荒山。从2017年起,一场历时6年的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在此展开……

“这是我从事30多年生态绿化设计工作以来,遇到的地质条件、地形条件、土壤条件最差,原生生态环境破坏最严重的项目区域。”新疆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风景园林师王策说。

燕南山曾作为矿山长期开采,山体严重石漠化,砂石、碎石密布,因地处乌鲁木齐上风口,成为乌鲁木齐城区沙尘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山体整体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少,不适合植被生长。

如何解决因常年爆破采石导致山体破损松散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300天以上都有5级风的问题、如何解决大高差供水保障植被成活的问题……相关部门耗费整整一年时间攻克这些技术难题。

“困难越多,我们越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王策说,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荒山绿化经验,燕南山最终通过地形整理、管护道设置、绿化种植、灌溉系统搭建等措施,形成以人工修复为主、自然恢复为辅的山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布局。

有了设计思路,2018年起,燕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一时间,百余台挖掘机、铲车开山修路,人工覆土、开沟、退台降坡、清运废弃料、修建调蓄水池,每年组织义务植树。

为保障植被成活率,根据燕南山不同坡度及立地条件,选择不同的种植方式及植物进行种植。至今,燕南山累计完成绿化面积10500亩,种植绿化树种33种,其中乔木22万余株、灌木31万余株。

为节约灌溉用水,燕南山绿化工程还使用了卫星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云计算算出除降雨外每周所需精准灌溉水量,实现高效节水灌溉。

“我们的目标是使燕南山进入良性自主的生态循环。随着燕南山人工绿化面积达到70%,人工促进自然复绿面积达到30%,这一目标已基本实现。”王策说,未来,燕南山将被赋予山体生态、科普、地质观光等新功能,通过多项旅游项目的引入和带动,使其成为乌鲁木齐的一座郊野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