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只为守护“天山精灵” ——2023年首次伊犁鼠兔巡护和监测工作纪行

2023-06-26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中国境内的天山山区,有一种比大熊猫数量还要稀少的兔形目动物——伊犁鼠兔。它们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天山高寒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生存状况与气候环境息息相关,被誉为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为了保护好这一物种,7年前,伊犁鼠兔仅存的两大栖息地之一——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自发组建了一支名为“天山精灵卫士”的志愿者团队,开始在悬崖峭壁间从事巡护和监测工作。今年6月,精河县山区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记者随“天山精灵卫士”志愿者团队,开启了本年度首次伊犁鼠兔巡护和监测工作。

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地位于天山北支婆罗科努山北坡,距离精河县县城约70公里。这里是除天山一号冰川外,伊犁鼠兔另一大重要栖息地。

6月5日下午,志愿者团队在蜿蜒、颠簸的山路行驶了3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保护地中心站。它位于精河县托里镇吉普克村,由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土坯房组成,出门就能看见连绵的山谷,山谷中长满绿树和青草,能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

“这是我们每次去山区巡护时的落脚点,从这里到巡护点还有近10公里的路程。”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主任乌·其木代说,每次巡护需要两天时间,如果没有落脚点,队员们晚上只能住在帐篷里。7年前精河县建起伊犁鼠兔保护地后,乌·其木代用大家在腾讯公益为伊犁鼠兔保护募集的资金,在自家草场盖起这座中心站。随后,组建起一支由牧民、个体经营户、企业人士以及退休干部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开始定期对伊犁鼠兔栖息地进行巡护与监测。

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秘书长魏新华说,精河县山区有3处伊犁鼠兔栖息地,共布设十余台红外相机,巡护与监测工作从每年的5月底持续到9月底。“每月除了要对伊犁鼠兔栖息地进行巡护,还要更换每个点位的红外相机,回收红外相机数据。”

和其他兔形目动物不同,伊犁鼠兔喜欢栖息在海拔2800米至4100米的高海拔裸岩中,属于耐高寒的动物类群,栖息环境险峻又陡峭。

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岩石山连绵不断,沿途稍有不慎,脚下就会有滚石滑落。团队中唯一的女队员魏新华最初参与巡护工作时,经常在陡坡中滑倒。一次摔倒后向下滑行十余米,衣服被岩石划破,手臂也被划伤,惊出她一身冷汗。后来,她逐渐熟悉了这里的环境,也掌握了攀岩技巧。

“即便背着红外相机、干粮、水等物品,我们每个人也能在悬崖峭壁中顺利通行,在四五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栖息地十余公里的巡护和监测工作。”乌·其木代说,7年来,每次上山巡护,队员们都积极参与,“因为我们都知道,保护伊犁鼠兔,不仅是在保护这一区域的生物多样性,还是在保护我们家乡的生态环境。”

守护情结传承三代

说起志愿者团队和伊犁鼠兔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乌·其木代、达·巴依尔达拉、叶·恩克巴依尔的父辈们。三人均来自精河县托里镇吉普克村的牧民家庭,他们的父辈都是李维东的好朋友。

李维东是伊犁鼠兔发现者、保护者。在近40年的时光里,他踏遍天山寻找伊犁鼠兔栖息地,为挽救这一濒危物种孜孜努力。

“我爸爸从1987年起就给李维东老师当向导。那会儿,父亲骑着马儿跟随他上山,寻找伊犁鼠兔。”45岁的乌·其木代说。这位高高壮壮的蒙古族汉子,不善言辞,但是他喜欢笑。因为从小就跟着父亲和李维东上山寻找伊犁鼠兔,因此,他对伊犁鼠兔有着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情感,早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一物种。

2002年,看到年事已高的父亲不能继续骑马带路时,他毅然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2016年,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建立后,李维东决定在精河县组建一支志愿者团队,对伊犁鼠兔栖息地进行定期巡护和监测。

李维东和乌·其木代率先找到达·巴依尔达拉和叶·恩克巴依尔,两人当即同意加入团队。“很多年前,李维东老师就在我家里科普过伊犁鼠兔。当时,我就对这个动物非常感兴趣,也乐意加入志愿者团队。”30岁的叶·恩克巴依尔说。

在精河县宣传伊犁鼠兔保护地时,乌·其木代又结识了对自然生态保护非常感兴趣的魏新华、孙曙新夫妇,夫妇俩也加入了团队。3年前,在家人的影响下,乌·其木代的侄子巴·巴依斯合楞、魏新华的女儿孙悦也加入了志愿者团队。2021年,李维东得知当地退休干部田向东一直关注伊犁鼠兔的保护情况后,又邀请他加入志愿者团队。

“伊犁鼠兔长啥样?它的栖息地是不是很美?”魏新华说,第一次参与巡护工作,她对伊犁鼠兔及其栖息环境充满幻想,然而来到山上才发现,原来它生活在悬崖峭壁上,山上除了千奇百态的石头和稀疏的植被,并没有想象中的美丽风景。攀爬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她就爬不动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以前李维东一个人从事伊犁鼠兔的保护和考察工作,是多么不易!”

魏新华很快从乌·其木代、达·巴依尔达拉、叶·恩克巴依尔3人回收的红外相机影像画面中看到了伊犁鼠兔。“它的个头很小,长得像鼠又像兔,毛色跟周边环境很像,胆子很小,也很警觉,小眼睛时刻观察着周边的环境。”魏新华说,这些小家伙还很喜欢臭美,出门前,要用爪子把皮毛梳理一下,才会去外面晒太阳。

促进生态经济共生共赢

巡护7年来,即便队员们极少和伊犁鼠兔谋面,但他们从回收的红外相机数据、伊犁鼠兔留下的粪便等印迹中,逐渐了解了这些小家伙的生存状态。“它喜欢吃青兰、红景天、雪莲等名贵药材植物,喜欢在夜间活动,天敌很多……”魏新华说。

去年8月7日,田向东、魏新华、叶·恩克巴依尔等人还在一个多次捕捉到伊犁鼠兔影像画面的点位,和小家伙偶遇了。当日,田向东等人刚来到该点位,就发现一只伊犁鼠兔正在岩石上玩耍。“第一次在巡护现场看到它,比红外相机里更可爱。它一边在岩石上来回跳跃,一边机警地注视着我们。”田向东屏住呼吸,迅速掏出相机拍下了这只伊犁鼠兔的图片和视频。

“这次拍摄到的画面进一步证实,伊犁鼠兔在精河县保护地生活得很好,也说明我们多年来的巡护和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李维东说。

为了促进精河县伊犁鼠兔保护地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近年来,李维东带领志愿者团队一直在探索伊犁鼠兔保护新方式,并积极推动当地野放牦牛、精河枸杞等加入保护地友好产品。“保护地友好产品要求产品必须来自保护地,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物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实现环境保护的同时,为消费者生产自然健康的高品质农副产品,并且为保护地提供可持续的保护资金。”李维东说,目前,志愿者团队和精河县天山果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正在稳步推进,精河枸杞等保护地友好产品已推广上市。

与此同时,双方还利用伊犁鼠兔形象开发出了“快乐鼠兔”系列产品,企业承诺每卖出一袋产品,就为伊犁鼠兔保护地捐赠一元保护资金。“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扩大伊犁鼠兔保护的影响力,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共生共赢。”李维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