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5年间,30余份提案……作为连任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包安明谈到这些数字时颇为自豪。
“能够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反映一些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命光荣。”包安明说。
这些提案涉及新疆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煤炭开发利用、保护区管理界限划定等,基本上都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的答复、督办。
其中,最令包安明自豪的是关于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建议。
2019年,包安明向全国政协提交了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0年,科技部将该项工作编入“十四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新疆获得6.8亿元国家科技专项支持。2021年,该项建议被写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列入自治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前,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中,一些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安明说,这实际上也基于自己30多年来科研中的一些积累,每每和同行聊到这些,都会倍加珍惜政协委员这一身份。
包安明主要从事资源环境遥感、水资源遥感、遥感与GIS应用等研究。从事科研工作30多年来,他的足迹几乎遍布全疆。
“小切口、大视野。深入基层调研,从调研中的细枝末节探寻解决国计民生的方案,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照进现实,这是我履职以来始终坚守的信条。”包安明说。
不仅如此,包安明还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提出好的建议,“这种模式既能鼓励青年善于发现问题,提高科研能力,同时也能集众人之力发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国两会不久后就要召开,包安明变得更加忙碌,他刚刚调研回来,就着手修改完善今年的提案。
包安明说,近年来,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趋势已被充分证实,于是有人提出,未来是否可以在西北地区大规模植树造林,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干旱区林草植被稀少,生态灾害频发,造林任务艰巨,更需要坚持科学绿化。”
经过反复调研,包安明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将围绕“科学推进干旱区国土绿化,助力美丽中国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提出建议:开展国土绿化空间区划;从现有的乡土树种草种中筛选出具有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盐碱等特点的优良树种草种,并进行科学配置;注重提升国土绿化状况监测信息化精准化水平等。
记者手记
履职也需要工匠精神
作为政协委员,包安明收获了多项荣誉: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自治区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这些是对他履职尽责的最好印证。
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包安明最初履职也是两眼一抹黑。他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最初也有些找不准感觉,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关注问题,也是在逐步交流与学习中不断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包安明不仅自己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实地调研,同时也要求中科院新疆分院的青年科研人员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围绕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此有心的安排既锻炼了青年科研人员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当地政府甚至为全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这又何尝不是工匠精神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