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南疆多地的湖泊、湿地、农田里,成群的天鹅、野鸭在湖泊中嬉戏觅食;灰鹤、灰雁时而列队飞翔,时而在湿地、农田里悠然漫步。湖泊、湿地、蓝天、雪景、候鸟相互映衬,成为南疆冬季里一道别样风景。
2月2日,和田县英艾日克水库,密密麻麻的野鸭正在水库附近的湖面休憩,两只白肩雕在空中伺机捕食。观鸟爱好者陈文杰告诉记者:“白肩雕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和田极其少见。这几年,各种野鸭增多以后,每年冬天都能看到它们。”今年,来水库越冬的候鸟已增加到30余种。
随着和田地区生态环境改善,多地水库、湿地的候鸟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野鸭、灰鹤、灰雁、豆雁等鸟类。
2月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附近的阿拉尔湿地,成群结队的野鸭、鸬鹚、渔鸥等,或在水面追逐嬉戏,或在天空盘旋起舞。“尤其是野鸭种类已经增加到了近10种,数量也比几年前明显增多。”观鸟爱好者马光义说。
10余天前,4只北极“稀客”白颊黑雁的到访,让拜城县木扎提河流域湿地成为许多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的打卡地。“这几天,几乎每天都会有数名观鸟爱好者、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观鸟、拍摄。”马光义说,木扎提河流域湿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由于气候适宜,湿地周边食物比较丰富,灰鹤、豆雁、白额雁等10余种候鸟,已经持续多年来这里越冬。
在库尔勒市孔雀河里,天鹅游弋觅食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独特景观。每年冬天,都会有数百只天鹅来到这里。天鹅游弋嬉戏的场景,此起彼伏的长鸣声,引得过往的行人前来观赏拍照。
“天鹅已经在这里越冬10余年,最初仅几只、十几只,近几年,稳定在400余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管理处业务科负责人明根桑说,为了留住天鹅,近年来,政府组织护卫队轮流为天鹅站岗巡查。冬季河面封冻时节,还会组织人对河面破冰,确保天鹅安全越冬。
鸟类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的生物类群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新疆各地的湿地已成为候鸟越冬的生态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