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新疆最有“深度”的青年是谁?刘洪涛当仁不让。
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倒放进地球,深入地下8848.86米,也无法企及刘洪涛所达到的深度。
作为塔里木油田油气工程研究院院长,10年来,他带领团队把钻井深度从6000米打到8000米,再到9000米,如今又领衔攻克万米钻探的世界级科研难题。
他为啥要不断向地球深部挺进?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重要的深地油气战略接替区,深地油气资源占全国43%。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刘洪涛每向地下多探一米,就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向超深复杂领域挺进一步。
1983年,刘洪涛出生于黑龙江大庆,一个石油之城。从小受铁人精神熏陶,他高考考入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大学毕业后,刘洪涛来到塔里木油田。“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写在塔中沙漠公路旁的14个大字,鼓励着他在新疆扎下根。
作为我国最大深地油气富集区,业界公认钻完井13项难度指标中,塔里木盆地就有7项名列世界第一,勘探开发难度“全球少有、国内独有”。2012年,刘洪涛从生产单位调到科研单位,面对的是世界级科技难题。10年来刘洪涛从不敢放松,他几乎没有休过假,全身心投入科研生产工作。
2013年,刘洪涛深入现场摸排高压气井生产隐患,到年底气井“病”治好了,刘洪涛却病倒了,但他强忍病痛,直到年前完成所有工作后才去医院,把小病拖成了需要手术的大病。他说:“我们的团队在拼,我这个带头人更应该作表率。”
2018年冬天,塔中一口井发生井控险情,刘洪涛全程参加抢险工作。当时,已是凌晨2时,沙漠中气温低至零下20℃,刘洪涛奉命冲上钻台抢接油管挂,这是控制井喷险情的最关键操作。经过40分钟奋战,终于完成这一操作。“如果没接上,返逆出来的沙粒,打在铁疙瘩上,很容易擦出火花,引发爆炸等更大危险。”刘洪涛说,他下钻台台阶时,腿已软得发抖。
目前,塔里木油田超8000米的井有58口,最深设计井超9000米。最近,根据国家深地钻探需求,中国石油集团立项3个万米深井科技项目,分别是万米深井井下技术攻关、特高压井口装备研发、1.5万米钻机研发。刘洪涛在这3个项目攻关中均担任重要角色。“在2025年前将获得突破。”刘洪涛说。
2022年10月,站在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答辩台上汇报时,刘洪涛谈到了“当初为什么来新疆,来新疆怎样干,这些年干了什么以及新疆科研环境的巨大变化”,最终晋级前10名,获得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新疆首个获此殊荣的科研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全世界万米深井仅有五六口,其中最深钻井为俄罗斯库页岛的钻井,深12345米。而且已知的五六口万米深井中,基本都是科学探井,不是专门钻探油气的。
“我们面临的不是‘卡脖子’难题,而是敢为全球之先、主动科研攻关的世界级难题。”刘洪涛说,“这条路上我们将是攀登科学高峰、摘取科学成果的第一群人。”
塔里木油田设有刘洪涛创新工作室,这是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汇聚院里50余名不同领域青年骨干。“鹰一样的个人,狼一样的团队”,是工作室的创新文化。工作室成员平均年龄30多岁,他们开展跨部门跨学科集智攻关,不断研发出适应塔里木盆地深地特点的钻头、钻井液、封隔器、采气树等高端工具、装备和材料。
“我很荣幸,能和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干事业。”刘洪涛说,科研道路上,没有级别、学历高低,我们要的是解决问题,要在学术殿堂上各抒己见,用思想的摩擦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受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的感动,目前已有8名院士受邀担任工作室学术导师。
聚是一团光。刘洪涛坚信,这束团聚的光,一定会照亮“死亡之海”,解锁万米深地油气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