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早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人类的活动。近年,考古工作者在一些地点已经发现了旧时期时代人类活动的线索。
自距今一万年的新石器时代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辽阔的新疆大地上,所见古代人类的遗址,是相当多的。考古工作者进行考古发掘获得的成果,还远不足以清楚地描绘出这段历史的全部面目,只能大略说明新疆这段漫长历史发展的脉络。 距今约一万年的七角井细石器文化遗址,是新疆中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阶段的一处重要遗址。考古工作者在近七角井村一处遗址上,宛如是进入了一个古代石器加工场,短短半天,就搜集到这类石器标本近千件,但未见到陶片。这形象地说明,它们的主人当时还过着采集、狩猎为主体的生活。从遗址的细石器标本中可以看到,其石料选择、石器造型和打制工艺等,都与稍早的华北地区出土石器同属一个类型。近年发现的距今3800年左右的罗布淖尔地区土著人的墓葬、干尸,是国内外关注的一披资料。这类墓葬共同的特点,都是死者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毯,足穿皮鞋,胸前都有一包可能同信仰崇拜有关的麻黄枝。说明当时的罗布淖尔荒原上的居民,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以畜牧业为生产经济的主体,并已产生了家庭手工业。 距今3000年前后到公元3世纪,即相当于我国中原地区的西周王朝至东周春秋、战国阶段,是新疆大地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天山南北的先民们伴随着阶级分化的历程,迈进了文明社会的大门。对于这一历史阶段,在罗布淖尔、和田、哈密、伊犁等地都发现了不少遗址遗物。而许多遗址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出现了彩陶器。迤至战国、汉代,这类遗址中更发现了彩陶器和铁器共存的现象。这形象地表明,当时新疆各地,已经比较普遍有了人类定居,一些河流l两岸、主要绿洲,都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同时,考古工作者在不少地点的发掘中,亦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见到了来自中原地区的漆器、丝织物、刺绣、铜镜等物品,甚至还有可能是来自祖国东南沿海的海贝。而在内地的古遗址发掘中,也大量见到来自新疆的玉石和各种名产。大量的考古资料与文献相结合,明白无误地说明,从十分遥远的古代起,新疆地区与祖国内地一直存在着相当规模的经济、文化交往。正式这种早已存在而且不断发展的经济文化联系,为汉代新疆地区进入祖国的版图,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