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路上龙江人

2016-08-05来源: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省产业援疆工作纪实(上)

记者孙佳薇

距离黑龙江5000公里的新疆阿勒泰地区,7月举行的一场产业援疆与招商引资推进会,使更多当地人熟悉了“黑龙江”这个名字。会议期间,由我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引进的项目阿依海国际滑雪场开工、中航爱飞客启动,受到来自内地200多位参会企业家的关注。这两个项目的落地生根,为阿勒泰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黑龙江产业援疆掀开新的一页。

“阿勒泰”是突厥语,意为“金山”,因山中蕴藏黄金而得名。而今,黑龙江援疆队伍的一系列招商引资大动作,是在为这里的人们搬来一座座促进经济发展的“金山”“银山”。

打造国际滑雪场依托本地资源禀赋进行产业定位

7月的阿勒泰进入了生命季节的花期。沿着大东沟森林公园一路西行,目力所及的阿依海山脉呈现绿树花海的勃勃生机。马利克一家是居住在这片山脚下的哈萨克居民,房屋后的一座斜角60度的山坡成为马利克和他的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后花园。夏季,马利克在半山坡上教孩子们骑马;进入冬季,孩子们会坐在马利克用废旧轮胎制成的滑雪工具上从山坡顶上滑下来。

冰雪给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增添了许多乐趣。

在阿依海国际滑雪场项目建设工地,当一排排停靠山脚下的挖掘机开足马力破土动工时,热闹的场面引来马利克和附近居民驻足。当得知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建设成亚洲顶尖、世界一流的冰雪乐园和滑雪胜地时,马利克兴奋地抱起小儿子说,“以后会有更多的伙伴儿和你一起玩耍啦。”

产业援疆,对于阿勒泰地区而言,当地最迫切最现实的需求是什么?如何结合本地资源禀赋特点进行产业定位?如何由“输血”式援助向“造血”式转变?这些年,我省驻扎在这里的158名援疆干部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事儿。

记者见到阿依海滑雪场项目负责人——中国城建集团的涂永民时,刚巧他邀请国际雪联顶级的雪道规划师马格瑞特和其他5位技术人员来阿勒泰进行项目评审。马格瑞特作为阿依海雪场的总设计师对项目整体规划和设计进行了评审,并给出中肯的建议,他相信阿勒泰未来要打造成一个区域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是极有可能的。评审结果让涂永民兴奋不已,对公司目前15亿元的一期投资在未来的收益有了信心。而他更感谢的是我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对这个项目作出前瞻性的判断和为使项目落地付出的努力。

涂永民感慨地对记者说:“如果没有黑龙江前指的穿针引线,这个项目不可能有今天!”他接着说,“去年12月我来到这里时还不能确定我们公司能不能承揽这个项目,可不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投资。我个人也不确定会不会留在阿勒泰这个偏远的地方。来了以后我受到总指挥的影响,他向我全面地介绍了这个项目的发展,政府对这个项目的支持,以及援疆指挥部对这个项目的期待。这才使我们公司有信心投资这个项目,也让我有决心留在阿勒泰。”

借助企业家联合会平台拓宽招商视野培育新兴产业

今年年初,黑龙江省援疆前指总指挥兰景力在接受《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要借助成立于2013年12月的新疆黑龙江企业家联合会,广泛拓宽招商视野,积极为受援地培育新兴产业,通过全国各地黑龙江商会这个平台吸引客商来新疆投资,实现合作共赢。他的一番话,更像是对我省产业援疆工作谋篇布局做出的承诺。而今,阿依海国际滑雪场、中航通用航空等项目的落地,分明是兰景力和我省援疆干部们瞄准阿勒泰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兑现承诺、精准发力的佐证。

中航通用航空项目,是我省援疆干部们在引进阿依海国际滑雪场项目的同时,引进的另一个能够拉动当地旅游市场的项目,主要执行阿勒泰景区空中游览观光和景区间载客飞行任务,在新疆广阔的天地间,人们可以换个视角,从空中尽情俯瞰不一样的新疆。新疆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这样评价道:“这个项目开启了阿勒泰‘通航+旅游+X’模式,为填补地区战略新兴产业空白做出了积极贡献。”

据了解,阿依海滑雪场项目后期,还将实施阿勒泰国家冰雪公园项目。为加快推动当地冬季冰雪游、自驾游、跨境游,我省援疆干部协助地区引进长久集团投资项目,成立了新疆长久乐途跨境旅游有限公司,目前正在开展自驾游测试、自驾游营地、冬季旅游产品设计等工作。

聊起这几年的产业援疆工作时,兰景力有着切身感受,产业援疆绝不是“你需要,我帮建”的单行线,“一要看当地急需,二要看综合效益是否明显,三要通过踏勘、交流、借外脑研究项目。”据他介绍,“十二五”期间,我省实施援疆项目302项,其中阿勒泰地区及受援三县实施项目187项,重点支持受援地园区建设、设施农业发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劳动技能培训等。

挽救濒危鱼种为生态建设项目争取援疆资金扶持

走进阿勒泰地区的福海县时,我省援疆干部关爱军告诉记者,福海之福,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在于海。当地人把湖称为海。全国十大淡水湖之一的乌伦古湖就坐落在这里,水域面积为1035平方公里,分为大小两个湖泊,像两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阿尔泰山与准噶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

依湖而生的福海县,盛产20多种鱼类,是新疆重要的渔业基地之一,素有“北国渔乡”之称。在这里,贝加尔雅罗鱼是福海县盛产的远近闻名的鱼类之一,当地人称为小白鱼。然而,由于受一些客观因素影响,小白鱼越来越少,甚至几乎到了濒临灭绝的临界点。

刘长海和刘长龙兄弟俩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眼见着湖区里濒危灭种的小白鱼,便想到依托自己原有的小型养鱼场搞一个濒危物种恢复项目。但是,资金短缺、技术人才短缺、渔场规模小的瓶颈让这个项目举步维艰。

就在去年福海县上报受援项目时,关爱军注意到了这个项目,他依经验判断出,通过实施这个项目拯救濒危灭种的小白鱼品种,不仅能够改善当地渔业现状,也会使整个乌伦古湖的生态得到更好恢复。他深知,援疆项目等不得,于是,每天起早贪黑地与大家一起考察论证,积极争取援疆资金对这一项目的扶持。

在没有援疆之前,关爱军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名组工干部。初来乍到时,对我省提出的“用心用情用智用党的好政策援疆”的援疆理念,关爱军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而今,经过近三年的援疆工作实践,他在每一个阶段都刷新着对“四用”理念的认识。他说,“不来新疆工作就没有真切的感受,来新疆一段时间,自然而然就有了责任感、使命感。”

而今,一座占地面积为500亩的冷水鱼成果转换转化中心正在临乌伦古湖而建,放置鱼苗的灰白色环道已经完工,工人们正在抓紧完成后续的基础设施工作。刘长海告诉记者,“黑龙江的援疆干部非常重视这个项目,几乎每天要来这看看施工情况,询问有没有什么困难。”对于未来,刘长海信心满满:“预计培育鱼苗1.5亿尾,经济效益在800万元到1000万元,并以旅游、餐饮、销售、冷货储藏等延长产业链。乌伦古湖的鱼在全国叫得响,销量是不愁的。”

站在今年9月就将投入使用的冷水鱼成果转换转化中心的工地上,关爱军望着不远处的乌伦古湖对记者说,“三年能做成一件事,我感觉人的一生起码还做了一点事。最害怕的是三年什么事也没做成,平庸而过,这不是援疆干部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