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90后教师痴迷锦灰堆技艺

2024-05-07来源:新疆日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沈祖孝

废旧的报纸、破损的书画、丢弃的塑料瓶……这些常人眼里的废物垃圾,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教师李晶晶眼里却是宝贝。她用这些废旧物品制作成锦灰堆,让旧物焕发新生命。

“锦灰堆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八破图’‘集珍’‘打翻字纸篓’等。”李晶晶说,锦灰堆并不是拼贴出来的,真正的锦灰堆作品是画出来的,是一个可以把书、画、拓、印巧妙结合的国画艺术。

1991年出生的李晶晶毕业于昌吉学院,现在是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三小学美术教研组组长。

2020年,在一次课前教学备课收集资料中,李晶晶发现锦灰堆的相关知识,觉得新奇的她便通过网络等方式学习锦灰堆技艺。2021年参加乌鲁木齐市教育系统举办的小学美术课堂大赛时,她将锦灰堆知识融入比赛的画作中。“没想到效果很好,评委老师赛后还和我交流,鼓励我教学时可将锦灰堆知识融入课堂。”李晶晶说,这让她更坚定了钻研锦灰堆技艺的信心。

回到学校后,李晶晶将锦灰堆的知识融入美术、书法课堂,在课堂上将学生练习书法、国画废弃的纸张进行拼贴组合,变成一件件精致的美术作品,她的课也因此备受学生喜爱。

“给学生授课,我想了一个创新的方式,先让学生们准备各种纸张,在上面作画,再把这些碎片按照学生自己的想法粘贴在一起,这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锦灰堆技艺,但是为学生种下了艺术的种子。”李晶晶说,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办锦灰堆作品展,来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

“我们很期待李老师的美术课,因为课堂上老师会教我们锦灰堆知识,每次同学们完成一幅作品都很有成就感,大家希望将这项非遗项目传承下去。”六年级(2)班学生马一然说,每逢节日她都会绘制一些锦灰堆作品送给家人和朋友,他们都很喜欢。

绘制锦灰堆作品技术要求高,绘制者要会模仿各家字体、各类碑帖,并且善于创作花鸟鱼虫、山水、人物画,还要能临摹古旧字画,还要会拓印,熟知各类碑拓。

构图、拼贴、作画,完成一件锦灰堆作品,少则一天,多则几周。李晶晶利用业余时间在书房勤学苦练,沉迷于锦灰堆世界。

为让李晶晶系统学习锦灰堆有关知识,把非遗文化传授给更多学生,2022年,学校派李晶晶赴浙江跟着锦灰堆传承人系统学习,专业的培训为李晶晶提高锦灰堆技艺奠定了扎实深厚的基础。

2023年,在乌鲁木齐市教育局等单位举办的乌鲁木齐市第七届“园丁杯”美术书法作品双年展中,李晶晶创作的锦灰堆作品《悠然雅静》获中国画类二等奖。

“2023年是兔年,这幅获奖作品里20多种元素大多与兔有关,都是一笔一画描绘出来的。”李晶晶说,在创作这幅锦灰堆作品时,首先就是整体的构思,然后是各种元素叠加的设计,最后就是类似于书画作品的创作,需要运用到各种书法字体,还要有工笔画的功底。

《悠然雅静》获奖后让李晶晶深受鼓舞、信心倍增。如今,她在创作锦灰堆作品时加入了许多新疆元素,如新疆民族乐器、瓜果、建筑等。

“既要有传承,还要有创新,才能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李晶晶说,新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艺术资源都是她的创作源泉。

课余时间,李晶晶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类传统文化工坊展示,走进新疆国际大巴扎、大型商超等展示锦灰堆作品。通过活动,让学生传承锦灰堆非遗文化,让更多人关注这个非遗项目。

目前,李晶晶正在设计锦灰堆文创产品,如锦灰堆文创扇子、锦灰堆文创钥匙扣等。“在传承锦灰堆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希望这项非遗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李晶晶说。